栀墨 > 都市言情 > 当昏君开始炼丹 > 第431章 新式科举

第431章 新式科举(1 / 2)

圣统七年秋,皇帝于西郊举行祭天大典,并连发十二道旨意,布告天下,正式开启术士改革发展之路。

在此之前,李顺早已与朝臣展开了历时两个月的激烈讨论。

大部分朝臣都已被李顺的理由说服,明白了未来的危机,并愿意全力辅助皇上改革。还有一小部份顽固大臣,依旧反对,他们不是不懂,而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。

他们多以老朽不堪,小辈亦不争气,无法适应变化,而变化会使他们失去权力。

这一次,李顺改了性子,没有以武德服人。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,没必要再让自己手上沾满鲜血。他又不是杀人狂。

大势所趋,无人可挡。

认知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。在改革过程中,他们只要不搞破坏,有人盯着错处,唱唱反调,也能及时的查漏补缺。铁血手段使得多了,百姓会处于恐惧之中,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。

人心向背,自有公道。

但,也有赞美李顺英明之人。

九,大胤律法设用于全体国民,一切社会活动以律法为准绳,若有恶意破坏律法公平的行为,等同谋逆。

这些怂包不敢正面和李顺硬刚,只敢在背后暗戳戳地叫骂。

李顺的十二道旨意,一是确定发展术士一道为基本国策,承认并抬高术士地位。在百姓心中,术士逐渐等同于士人。

五,改革官制及推行新式科举,包括但不限于工农商与术士等学科。新式科举从四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。

面对如此情景,一些大儒发出尖锐的批评,圣统皇帝有违祖训,打压圣人之学,侮辱圣人之道,是千古罪人。

六,大力建设新式学堂及书院,公私皆可,广招学生,用以配合新式科举。另外,术士一道的传授,除家传之外,不允许私人开设学堂。若有在册的术士个人想要招收弟子,需要到理道院备案,方才准许。

这十二道旨意一起发出,天下震动。与此同时,李顺所派出的官员奔赴各地组织改革,并于当月,开启第一次新式科举。

七,规定只有在理道院备案的修炼者才可在大胤自由活动,否则一律视为旁门左道,轻则入狱,重则身死道消。

诸葛相卿虽已修为尽废,却依旧以自己身为术士为荣,更何况他的经验和学识,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。

最终,各省农科的录取率成为了新式科举最低的存在,其上的工科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师有田便是一个。他是南方某省,乡试农科的头名,靠的不是运气,而是货真价实的本事。

比如,农科选才,参加的秀才只要笔试能够懂得二十四节气,分得清五谷六畜,知道一些简单的农学常识就算过关,但,特别增加了一项实操科目,也就是要秀才们亲自去耕田。

令人意外的是在实操上竟也毙掉了不少人。

一时间,各地关于工农商等非圣人之道的学科书籍著作被一买而空,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秀才专门去给农家耕田的奇景。不过,明年的考试内容可不会这么简单了。

主考官看得直摇头,穷人养骄子。这些人都是家里的希望,大部分人就算住在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,也是大少爷的待遇。

那些继续挤在道德文章赛道的秀才看到这一幕,肠子都悔青了,并下定决心,明年也去试试运气。

此次祭天大典极为简陋,李顺没有准备三牲,而是别开生面的用稻谷、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祭品,寓意:“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。”而参加大典的人,除了文武百官之外,还有术士,连风烛残年的诸葛相卿都在诸葛宣怡的搀扶下前来。

他眼含热泪道:“是啊!我可以看见未来,我们术士一脉将会何等辉煌了。”

十,大胤设定三级战争警示,一级为最高指令,一旦启动,全国人力、物力等各类资源,全部交由朝廷调派,大胤子民有责备配合朝廷征战。

二,天书监正式开学,面向全国招收学生,只要通过测试,品德良好都可以录取。

方戟来到诸葛相卿身边,激动道:“老哥,我们的时代来临了!”

李顺虽然听不到,但他布在民间的密探可不会不管,抓了几个典型之后,此风才压下。

李顺看着这个数据,无奈道:“百无一用是书生啊。”他说到做到,新式科举,乡试录取的所有举人皆实授官职。

考试题目和考试方式都有些奇葩。

第一次新式科举,因为条件还不成熟,所以朝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标准。

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穷酸腐儒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在第一关就倒下了。过了第一关的人大部分是寒门、农家或者耕读传家的小地主的孩子,这不意外,那些官宦大地主的孩子虽不全是无知之辈,但根本不会来考农科。来参加的大多是屡试不第,碰运气的秀才。

他本就对工农学很感兴趣,考取秀才之后,便无心科举,一直醉心于田间地头,研究农业生产,还翻阅了大量古籍,准备著出一本集古今农学之大乘的书来。

八,大胤所有修炼者,其首要身为是大胤子民,有爱国爱民之责任,凡有叛国之举,天下共击之。

最新小说: 无限修改神豪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九龙神帝 血沙 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 四合院:听劝后,全院都羡慕哭了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战神归来 千尸镇 重生之心动2008